03
星期日
2017年12月
善良是一种信仰,不是看见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就会看见。
本文摘自: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 版)
催乳素(PRL) 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 40% ~45%,以20 ~50 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
垂体催乳素瘤主要有哪些表现
1.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
(1)性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前起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即女孩原发性闭经,男孩无青春发育,容积小。 育龄期女性多有月经周期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通常影响排卵,引起不孕。血清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引起乳腺萎缩,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骨质疏松等症状。 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射精量及精子数目减少、不育及骨质疏松等。 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
(2)泌乳: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 30% ~80%发生自发或触发泌乳,出现性功能低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泌乳的发生率也降低。 男性患者可有轻度乳腺发育,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泌乳。
(3)体重增加:具体病因不清,可能与钠水储留、脂肪分化异常、性功能低下及下丘脑功能异常等有关。
2肿瘤局部压迫症状:多见于垂体催乳素大腺瘤。 最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视野缺损(最常见为双颞侧偏盲)。
若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包绕海绵窦,影响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第Ⅴ对脑神经眼支功能,引起眼睑下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复视、眼球运动障碍、面部疼痛等。
若肿瘤破坏蝶窦或筛窦骨质还可出现脑脊液漏。 大腺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还可引起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受损表现,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3.多激素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症状:合并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催乳素混合腺瘤可伴有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表现,如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 此外,垂体瘤还可是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特别是 MEN-Ⅰ型的表现之。
4垂体卒中:多见于大腺瘤。 急性垂体卒中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急性视神经障碍、眼睑下垂及其他颅神经症状,甚至昏迷。 但也有许多为无症状的垂体卒中。
垂体催乳素瘤的诊断标准?
1高催乳素血症:静脉取血测催乳素的要求是:正常进食早餐(种类为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于上午10:30~11:00休息0.5h后静脉穿刺取血。如果血清催乳素 >100~200 μ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则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诊断。 如血清催乳素 <100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
2鞍区影像学检查:鞍区 MRI 增强影像有助于垂体腺瘤的发现,动态增强成像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发现。
垂体催乳素瘤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主要发生于妊娠、刺激或应激的时候。 在妊娠期间,催乳素的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至分娩时达高峰,但升高的幅度因人而异,其升高原因与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有关。
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某些抗高血压药、阿片制剂及 H2 受体阻滞剂等。 其中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一些具有安定、镇静或镇吐作用以及抗抑郁、抗精神病类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催乳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00 μg/L;氯丙嗪和甲氧氯普胺的作用最强,25mg 氯丙嗪可使正常人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加5~7倍。 长期应用胃复安治疗时,催乳素水平可升高 15倍以上。
垂体催乳素瘤的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适应证:不孕不育,肿瘤引起神 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视力缺失),烦人的泌乳,长期的性腺功能低下,青春期发育改变,预防妇女由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骨质疏松。 轻度的高催乳素血 症,月经规则,想怀孕的妇女需要治疗。
垂体催乳素腺瘤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及治疗流程见下图 。
药物选择:多巴胺激动剂(DA),为PRL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主要有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其他还有培高利特和喹高利特(此两种较少使用,本共识不推荐。
(1)溴隐亭:已经证实其安全有效,且价格相对便宜,在我国大部分医疗部门可以提供,因此溴隐亭为我国推荐治疗催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
服用方法:溴隐亭(2.5mg/片)治疗的初始剂量为0.625~1.25mg/d,建议晚上睡前跟点心口服。 每周间隔增加1.25mg 直至达到2片/d 或3片/d。 7.5mg/d 为有效治疗剂量,如果肿瘤体积和 PRL 控制不理想,则可以逐步加量至15mg/d。 继续加量并不能进一步 改善治疗效果。不建议15mg 以上的大剂量, 而是建议改为卡麦角林治疗.
通过缓慢加量计划和睡前跟点心同服的方法来减少上胃肠道不适和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2)卡麦角林:
服用方法:0.5 mg/片的初始治疗剂量为,每周0.25~0.5mg,剂量每月增加0.25~0.5mg 直到PRL正常,很少需要剂量超过每周3mg。 对比溴隐亭,卡麦角林服用更方便,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
(3)药物不良反应:溴隐亭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症状,鼻腔充血,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表现;乏力、焦虑、抑郁、酒精不能耐受;药物诱发垂体瘤卒中。 卡麦角林的不良反应同溴隐亭,消化道不良反应比溴隐亭轻,其他包括精神疾病,潜在的心脏瓣膜病。
催乳素微腺瘤治疗:临床上治疗PRL微腺瘤的首要目的是保留性腺功能和生育功能,而药物治疗能显著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即药物能有效得控制PRL水平,而且经过长期有效的 DA 治疗,微腺瘤经常缩小,有时会消失。由于只有5% ~10%的微腺瘤进展为大腺瘤,因此,控制肿瘤体积不是药物治疗的首要目的,对于不想生育的妇女可以不接受DA 治疗。 停经的妇女可以接收雌激素治疗,但应该对PRL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复查动态强化MRI 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
催乳素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治疗:治疗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控制PRL水平、保留垂体功能之外,还要缩小肿瘤体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除了急性肿瘤卒中诱发视力急剧下降需要急诊手术减压之外,DA 仍然是绝大多数催乳素大或巨大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
对于敏感病例,药物治疗后 1 或 2 周内即可以使PRL水平迅速下降,同时肿瘤明显缩小,视力改善。 DA 治疗通常能有效恢复视觉功能,其效果与外科行视交叉减压手术相当。所以,视野缺失的大腺瘤患者不再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急症。
部分耐药病例,药物治疗几个月肿瘤体积也不会明显缩小。 肿瘤的持续缩小乃至消失需要几个月或甚至几年的时间。
药物治疗后需定期的MRI 复查,复查时间从3个月至半年,以后可以间隔长一些。
停药:降低PRL水平到可能的最低值。 即便PRL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服用足量的 DA 用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 当PRL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 50%,才考虑 DA 逐步减量,因为在这一阶段,低剂量能维持稳定的 PRL水平和肿瘤大小。 而停止治疗可导致肿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复发。
对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需进行严密随访。
垂体催乳素瘤的外科治疗
微腺瘤占垂体催乳素腺瘤大部分,且绝大多数不会生长,所以手术干预通常不作为首选。
手术适应证:
(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 3 ~6个月无效或效果欠佳者 。
(2)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
(3) 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路压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血催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或经药物治疗 3 ~12 个月后,血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肿瘤体积仍没有变化,需考虑垂体无功能腺瘤可能 。
(4)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
(5)带瘤生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
(6)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引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者。
(7)垂体大腺瘤伴囊变,药物治疗通常无法缩小肿瘤体积。
(8)经验丰富的术者认为有较高手术全切除预期,且充分考虑到患者手术的意愿 。
垂体催乳素瘤的放射治疗
主要是外 照 射 放 疗 (EBRT) 和 立 体 定 向 放 射 外 科 (SRS)治疗。
适应证:一般作为药物无效、不耐受,手术后残留、复发,或一些侵袭性、恶性催乳素腺瘤患者的选择 。
方法与剂量学:外照射剂量:45~54Gy/1.8~2Gy/d,每周治疗5d,持续5~6周。 用于较大的、或侵袭性生长的肿瘤。
SRS: 单次剂量的 SRS,一般对体积较小的肿瘤,靶区周边12~16 Gy 的剂量,足以控制肿瘤生长。 达到高催乳素正常化需要更高剂量,对小型分泌型腺瘤周边剂量可高达20~35Gy,并有一定的疗效潜伏期。
疗效评价:无论EBRT还是SRS,单纯控制肿瘤生长可达到89% ~100%;高催乳激素水平正常化仅约30%。 报道使高分泌激素水平正常化的疗效潜伏期为数月至数年, SRS较EBRT的为短。
合并药物治疗的问题 :理论上,药物治疗对肿瘤细胞有保护作用,可能影响射线作用的发挥。 在放射治疗前1~2个月最好停止激素抑制药物使用,放射治疗1周后,再继续这些药物的治疗。
不良反应:常规放疗在治疗后10~20年中,垂体功能低下的累加风险可超过50%, 甚至有100%的报道 。 GKRS 后新的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约为0~33%,发生高峰为 4~5年 。
对视神经损伤概率 1% ~2%。 放疗后远期的脑血管病,神经认知障碍不可忽视。
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的妊娠相关处理
基本的原则是将胎儿对药物的暴露限制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 。
溴隐亭对胎儿安全性较高,垂体催乳素腺瘤妇女应用溴隐亭治疗,怀孕后自发流产、胎死宫内、胎儿畸形等发生率与正常妇女妊娠的产科异常相近;催乳素微腺瘤患者怀孕后瘤体较少增长,而大腺瘤患者怀孕后瘤体增长可能性达25%以上 。在妊娠前有微腺瘤的患者,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恢复规律月经后可以妊娠。
但由于黄体功能维持的需要,应在孕12周后停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大腺瘤妇女,需在溴隐亭治疗腺瘤缩小后方可允许妊娠,妊娠期间,推荐全程用药。
正常人怀孕后PRL水平逐渐升高,但最高不超过300~400μg/L。 对孕前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主要应注意临床表现,如出现视野缺损、头痛、视力下降,特别是视野缺损或海绵窦综合征,如出现肿瘤卒中应立即加用溴隐亭,若1周内不见好转,应考虑手术治疗并尽早终止妊娠(妊娠接近足月时) 。
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的哺乳期用药
没有证据支持哺乳会刺激肿瘤生长 。
对于有哺乳意愿的妇女,除非妊娠诱导的肿瘤生长需要治疗,一般要到患者想结束哺乳时再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的不孕不育相关治疗
女性催乳素腺瘤患者的不孕不育相关治疗:(1)药物治疗催乳素水平正常后仍无排卵者。 可采用克罗米芬或来曲唑等口服促排卵药物促排卵,但应注意口服促排卵药只适用于下丘脑 -垂体轴有一定功能的患者,即单用孕激素可以有撤退出血者,垂体大腺瘤或手术破坏垂体组织较严重者无效。
(2)低促性腺激素者的促性激素促排卵:垂体腺瘤压迫或术后腺垂体组织遭破坏、功能受损而导致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的患者,可用外源性人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 Gn 分为人垂体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人垂体促性腺素又分为促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不育治疗时,可采用人绝经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进卵泡成熟后以 HCG 诱发排卵。
男性催乳素腺瘤患者不育的相关治疗:
垂体催乳素腺瘤经药物治疗,血 PRL 水平降到正常后,男性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的功能异常一般可以恢复正常,功能障碍和性欲低下明显改善,生精能力也逐渐恢复 。 部分患者因垂体瘤压迫或手术损伤导致促性腺激素细胞功能障碍,在血清 PRL 水平下降后睾酮水平仍不能恢复正常,应该同时进行雄激素补充治疗以恢复和保持男性第二性征或用促性腺激素治疗恢复生育功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肿瘤信息!
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武汉催乳师培训联盟